滕丽华:鼓舞、期待,新鲜的做法不断催促广告行业的创新 | 广告这十年·见证人

以下为 胜加联席总裁、北京洞见广告创始人 滕丽华自述:


当接到邀约,要回顾中国广告行业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心下惶然。刚刚这三年的疫情让广告人的工作生活发生了莫大的变化,种种仓皇应对、艰苦求生,让人疲惫不堪、只顾当下。一下子要拉远到十年,我一时不知从何想起。


广告行业是一个从属行业,是服务其他行业的服务行业。经济和商业的繁荣,催生它的繁荣;传播渠道的推陈出新,催生它的创新。这十年的前半程,无疑是延续着全球化、互联网时代到来的一路高歌猛进。


2012年还是微博营销火爆的年代,一边,杜蕾斯的微博文案和响应时效为业界称道,让部分广告人感受到了莫大冲击;另一边,传统TVC、传统媒体依然稳稳占据着大多数客户的大部分预算。我记忆深刻的是2012年,通过微博预热,奔驰旗下的smart车在京东上用了89分钟卖出了300台。而到了2014年,微信大火,我当时的团队参与的项目,帮助smart在3分钟卖出了388两!2015年,腾讯开播了第一条朋友圈广告,几大品牌为争夺这第一条广告颇费心机。2016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加入战局……随着社交媒体的进一步演进,广告行业的经历了历史性大变局,也不再有广告人可以固步自封,可以不为社交媒体带来的新玩法儿所动。


这些新鲜的做法,不断催促广告人创新,也催生了很多新形态的广告公司。一年多前,我有机会参与了中国部分广告公司名录的整理工作,从这份当下中国广告公司的“众生相”里,最能体现行业的阶段性发展特色。总结起来,中国的广告公司有以下四个发展态势,颇具代表性。


一、赛道创新与细分。以技术和数据驱动的代理商、互联网创新营销模式的代理商快速成长、成熟,多家专注MCN、社交电商、VR/AR体验增强的代理商、专注海外投放的媒介代理商、专攻大数据营销甚至区块链营销的代理商。


二、区域和下沉市场。广告公司从以北上广为主,进一步扩展到南京、杭州、深圳、重庆、武汉、长春等城市,更由这些城市辐射到更广泛的区域市场。“一线白领”与“小镇青年”同时对品牌具有极大营销价值。


三、专注与整合的抉择,和而不同。头部代理商更为明确的选择了在更加专注的领域发展或者成为客户的整合传播代理商。在专注领域发展的代理商的专业性尤其得到了提升。


四、中国故事有了更好的讲述。随着国潮兴起以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在近年不断提升,中国的广告行业在逐渐形成有自我风格的传播内容、时代叙事,并获得越来越大的关注。


这些天来,全国人们最受鼓舞的事情就是各地防疫政策的调整,对于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的期盼。这对广告人来说无疑是非常大的激励。过去三年,大家尝试了在家办公、异地拍摄、隔离出差等等艰难复杂的操作,如今无比盼望能够回到正常的线下拍摄、线下活动、开会中。


即使如此,预测未来五到十年的广告行业发展仍是无比困难的。但有三个期待总是不会错的。


一、品牌动态化与中国品牌全球化。疫情加速了消费者对流动性体验的需求,如何对此善加利用,以实现品牌的动态化转型,将是营销与传播专业人员的必答课题。与此同时,许多中国品牌也讲重新加速疫情前本已启动的全球化进程。


二、年轻广告人带着中国作品走向世界。这是我的期望也是一件一定会发生的事情。过去十年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意作品在国际大赛上获奖,但大多或以技术为驱动,或以西方容易理解的视角讲故事。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中国年轻广告人们将更有能力突破传播的壁垒,把具有中国文化与价值观的作品、以全球视野呈现出来。


三、在广告行业倡导树立正向、积极、多元视角、具有包容性的价值观。广告行业一直有很强的引导性,很多广告作品有很大的影响力,对消费行为,也对社会价值观产生促进。时常,会有一些品牌的作品未能从平等视角出发,以偏颇吸引眼球,成了反面教材。多元与包容是当下全球重视的主题,而近来品牌的反面案例在中国更多了而非减少。对于致力于走向全球的品牌和代理商,尤其值得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最后,非常期待第29届中国国际广告节的举办!期待广告节能够引领中国广告人走向辉煌的新十年!


2121212.jpeg